本站为安徽自考网www.ahzk.cn,笔试报名平台为zk.ahzsks.cn

新生报名 报名流程 问答百科 热门报考院校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详情

《中国近代史纲要》自考复习资料-第三章重点【2020年10月】

发布时间:2022-08-26 11:10:09  点击量:  来源:安徽自考网

2020年10月《中国近代史纲要》自考复习资料-第三章重点

辛亥革命

一、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1. 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清王朝为了取得外国列强的信任,平息国内日益高涨的民怨,安抚统治阶级内部各派,拉拢民族资产阶级改良派,于1901年4月设立督办政务处,宣布实行“新政”。

新政的内容包括:(1)改革官制,整顿吏治。1901年7月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新设商部、学部和巡警部等中央部门。(2)改革兵制,训练新军,各省筹建武备学堂,裁汰绿营和防勇。(3)改革学制,提倡新学,从1906年起废除科举考试。(4)奖励工商,兴办实业,颁布《商律》,对兴办实业有贡献者进行奖励。

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制定了一个学习日本实行君主立宪的宪法,但又规定了9年的预备立宪期限,然而并没有能够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重了危机。清政府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延续其反动统治,而不是真正要寻求革新。清政府陷入了无法照旧统治下去的境地。

2.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1)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阶级基础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骨干是一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著书: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革命军》(号召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共和国”)、陈天华《警示钟》和《猛回头》。

3. 孙中山与兴中会的建立。

孙中山(1866-1925),安徽香山县(今中山市)人。1894年,在北上上书过程中发现清政府腐败比预想的严重得多,于是放弃改良主张,走上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之路。同年,在檀香山组织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兴中会。1895年,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并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决心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4. 中国同盟会。

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黄兴等人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公举为总理,黄兴被任命为执行部庶务,实际主持会内日常工作。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机关报为《民报》。中国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5. 三民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

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后被称为三民主义。

基本内容:(1)民族主义的内容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一是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改变它一贯推行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二是变“次殖民地”的中国为独立的中国,并明确将民族主义和民族复仇主义区分开来。(2)民权主义的内容是“创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3)民生主义的内容为“平均地权”,即孙中山所说的社会革命。基本方案是:核定地价,按价征税,涨价归公,按价收买。 ☆

☒性质和意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说,提出了一套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国方案,是一个比较完备的民主主义的革命纲领,它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影响,推动了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运动的发展。

6. 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及其意义。

1905年至1907年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和以康有为为代表的改良派,分别以《民报》和《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论战。

内容:(1)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焦点)。(2)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3)要不要进行社会革命。 ☆☆

意义:(1)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实行民主革命的必要性,参加到革命的行列。(2)论战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三民主义思想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为推翻清朝统治的革命斗争奠定了思想基础。 ☆☆☆

☒历史局限性:(1)革命派未能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不仅不敢旗帜鲜明地提出反帝口号,反而希望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2)革命派停留在对民主制度的形式理解上,缺乏对民主建政的深入认识。(3)革命派未能把土地制度改革和反对封建主义联系起来,从而无法真正解决农民土地问题。这些阶级历史的局限不可避免地会影响辛亥革命的进程和结局。☆

二、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

1. 保路风潮。

1911年5月,清政府皇族内阁为筹集借款,宣布“铁路干线收归国有”,并将粤汉、川汉铁路的路权出卖给帝国主义,引起鄂、湘、粤、川四省民众的强烈反对,一场事关民族权益和个人利益的保路运动兴起,四川省尤其强烈。

2. 武昌起义。

由于革命形势的日趋成熟,湖北新军中的共进会和文学社两个革命团体决定联合行动,在武昌举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新军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第一枪,当夜占领武昌。三日之内,革命党人控制了武汉三镇,成立湖北军政府,推黎元洪为都督。武昌起义引来了全国响应,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短短一个月,全国13个省和上海宣布起义,脱离清政府的统治。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在中国延续了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终于覆灭。

3.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性质:1912年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基本内容:(1)“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而“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2)设国务总理,作为政府首脑;(3)内阁辅佐临时大总统作为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4)设法院,行使司法权;(5)设参议院为立法机关,行使立法权,参议院还有弹劾大总统和国务员的权利;(6)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享有人身、财产、集合、结社、出版、言论等自由,享有请愿、陈述、考试、选举与被选举等民主权利。

历史地位:《临时约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4.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 ☆

性质:南京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1)在人员构成上,资产阶级革命派控制着这个政权。(2)在实行的各项政策措施上,集中体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3)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局限性:(1)企图用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定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一切外债,来换取列强承认中华民国。(2)没有提出可以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施,反而以保护私有财产为借口,维护封建土地制度以及官僚、地主所占用的土地和财产。

5. 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

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一个里程碑,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1)推翻了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在中国的统治。

(2)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

(3)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4)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风气的改变和人们的精神解放。

(5)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推动了亚洲各国民主解放运动的高涨。

6. 辛亥革命的局限性。(失败原因) ☆☆☆

辛亥革命的失败,在于它的领导者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在许多弱点和局限性:(1)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2)没有充分发动和依靠民众。(3)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它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救不了中国,先进的中国人需要进行新的探索,为中国谋求新的出路。

7. 北洋军阀的统治以及孙中山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北洋军阀的统治:(1)在政治上实行军阀官僚的***统治。(2)在经济上竭力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3)在文化思想方面,尊孔复古。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捍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果进行的一系列斗争:(1)发动“二次革命”(1913.7李烈钧、黄兴)。(2)组织中华革命党(1914.7孙中山)。(3)发动护国战争(1915.12.25蔡锷)。(4)发动第一次护法运动(1917.7)。(5)发动第二次护法运动(1919.11)。 ☆

8. 袁世凯与复辟帝制。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职临时大总统,篡夺辛亥革命的果实,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利益的北洋军阀政权,开始了北洋军阀统治中国的时期。

复辟帝制:为了达到******的目的,袁世凯公然进行帝制复辟活动。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发表接受帝位申令。31日,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帝制复辟遭到举国反对,袁世凯只当了83天皇帝就被迫取消帝制。

9. “二次革命”

为反对袁世凯刺杀宋教仁和“善后大借款”,1913年7月,李烈钧在江西湖口通电讨袁,不久黄兴在南京宣布讨袁,其他地方如上海、安徽、湖南、安徽、福建等地也先后响应。战争主要在九江、南京一带进行,史称“赣宁之役”,又称“二次革命”。这场战争只坚持两个月就失败了。

10. 护法运动。

第一次护法运动: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皖系段祺瑞掌握中央政权,公然破坏《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1917年7月中旬,孙中山率领部分国会议员南下广州,发动了第一次护法战争。8月,国会非常会议在广州开幕。9月1日,孙中山当选为中华民国军政府大元帅,西南军阀陆荣廷、唐继尧为副元帅。后来孙中山被西南军阀排挤,被迫离粤赴沪。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

第二次护法运动:1919年10月,孙中山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1920年8月,孙中山传令粤军陈炯明部回师安徽,讨伐桂系军阀岑春煊、陆荣廷。11月,孙中山重返安徽,恢复军政府,领导第二次护法战争。1921年9月,平定广西,统一两广。随后发布北伐令,以捍卫约法、恢复民国。陈炯明反对孙中山北伐,于1922年6月叛变。8月9日,孙中山离开广州再赴上海。第二次护法战争失败。旧民主主义革命终结。

为您推荐相关内容:
将文章分享到:
热门文章推荐
  • 自考资讯
  • 自考专业
  • 自考院校
  • 自考问答
  • 自考指南
安徽地区自考
  • 合肥
  • 芜湖
  • 安庆
  • 六安
  • 蚌埠

Copyright © 2010-2023 安徽自考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7007649号-2

  • 地址:合肥市蜀山区青阳路1222号中汽大厦A座707
  • 声明:本站为安徽自学考试民间交流网站,近期自学考试动态请各位考生以省教育考试院、各市自考办通知为准。
  • 咨询电话:0551-65219986 合作洽谈QQ:82167209

微信扫码添加老师一对一咨询解答

  • 安全网站
  • 可信网站
  • 实名认证
  • 安全

安徽自考网提供自考专业科目一览表,自考本科报名流程,自考大专报考指南,自考专升本等院校信息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