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为安徽自考网www.ahzk.cn,笔试报名平台为zk.ahzsks.cn

新生报名 报名流程 问答百科 热门报考院校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详情

《中国近代史纲要》自考复习资料-第四章重点【2020年10月】

发布时间:2022-08-26 11:09:00  点击量:  来源:安徽自考网

2020年10月《中国近代史纲要》自考复习资料-第四章重点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一、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1. 陈独秀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不久,《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李大钊、鲁迅、胡适等参加编辑部工作并成为主要撰稿人。北京大学和《新青年》编辑部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2.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主要内容:(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民主主要是指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倡导造就法国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民主还提倡个性解放,平等自由,造就自主、自由的人。科学主要指自然科学,提倡以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社会。(2)新文化运动还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主张文学革命。

历史意义:(1)它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同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2)他大力宣传了民主和科学,启发了人们的理智和民主主义觉悟,将人们从封建***所造成的蒙昧中解放出来,开启了思想解放的潮流。(3)它为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适宜的土壤,为以五四运动为开端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造了思想文化上的条件。☆☆

3. 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1)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没有揭示封建***主义得以存在的社会根源,把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失败的根本原因归之于思想文化是错误的。

(2)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地位,但是又脱离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没有把运动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

(3)他们中不少人在思想方法上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形式主义偏向。

4. 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推动中国的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第一,十月革命给予中国先进分子一个启示,即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第二,十月革命后,苏维埃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以新的平等姿态对待中国,推动了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第三,十月革命中工人和士兵的广泛发动并由此赢得胜利的事实,昭示中国先进分子以新的方法开展革命。

5. 五四运动爆发的社会历史条件。

五四运动是在新的时代和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生的。(1)它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所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2)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随着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的发展,中国的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进一步壮大起来。(3)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为五四运动准备了群众基础和骨干力量。

6. 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即直接斗争目标。

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一战后,英、美、法、意、日等帝国主义为了重新瓜分世界,于1919年1月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会议对中国代表团的合理要求不予理睬,反而决定将德国在山东取得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立即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愤怒。

7. 五四运动。

1919年5月4日,北京十几所学校的学生3000余人在***前集合,随后举行***。他们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合约签字”、“取消二十一条”等口号。6月3日,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大批军警,两天内逮捕千余名学生。6月5日,上海工人2万余人开始罢工,揭开了工人罢工的序幕。五四运动的中心从北京转到上海,运动的主力从学生转为工人,形成了一个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军,包括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全国规模的具有广泛群众性的爱国政治运动。运动扩展到全国20多个省区、100多个城市。迫于全国各界的压力,北洋军阀政府于6月10日释放全部被捕学生,宣布罢免亲日派官僚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6月28日,中国政府代表没有出席巴黎和约的签字仪式。五四运动的直接斗争目标得以实现。

8.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它具有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所不具备的历史特点和历史意义:

(1)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把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2)五四运动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了群众,是一场真正群众性的革命运动。青年学生起了先锋作用,工人阶级第一次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在运动后期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的成立作了思想和干部上的准备。

(4)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逐渐代替资产阶级成为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领导者。

二、马克思主义传播与中国***诞生

1. 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早期信仰马克思之一的人物有三种类型:(1)五四运动前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其代表是李大钊、陈独秀。(2)五四运动中的左翼骨干,其代表是毛泽东、杨匏安、蔡和森、***等。(3)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以董必武、吴玉章、林伯渠等为代表。 ☆

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1919.9-11)、陈独秀《谈政治》(1920.9)、杨匏安《马克思主义》(1919.11-1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马克思主义著作的翻译和出版。陈望道翻译《***宣言》。(2)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社团纷纷涌现。(3)大量进步刊物的创办。《新青年》、《每周评论》、《星期评论》、《少年中国》、《觉悟》等。

2. 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历史特点。 ☆

一是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二是注意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三是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3. 中国***早期组织。


4. 中国***的早期组织及其活动。

活动:(1)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2)到工人中去开展宣传和组织工作。(3)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

意义:***早期组织的活动,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的创立准备了条件。

5. 中共一大。

1921年7月23日,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会议内容:(1)大会通过了中国***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2)大会选举产生了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3人组成的中央局作为党的领导机构,陈独秀担任中央局书记。(3)大会宣告了中国***的成立。

6. 中国***的成立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的成立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的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自成立之日起就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它的成立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 ☆

(1)它标志着中国革命终于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它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可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使中国工人阶级有了自己的司令部。

(2)中国革命从此有了一个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以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观察和分析中国的问题,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革命的前途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3)沟通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把中华民族的解放运动同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相联结并成为其中的一部分,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前途。

总之,正如毛泽东指出,自从有了中国***,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7. 中共二大。

1922年7月,中国***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会议内容:通过了《大会宣言》和《中国***章程》,选举新的***机构,陈独秀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大会指出,为了实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必须组成“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

8. 中国***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及其意义。

(1)内容:党的二大宣言通过对近代中国经济政治状况的分析,揭示出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规定了中国***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党的最低纲领,即党在当前阶段也就是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到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

(2)意义:中共二大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9. 中国***成立初期领导发动的工农运动。

内容:(1)工人运动方面:1921年8月,中国***在上海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这是党领导工人运动的专门机关。1922年1月,香港海员举行大罢工。1922年9月,在毛泽东、***、李立三的领导下,安源路矿工人举行大罢工。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引发“二七惨案”。(2)农***动方面:1921年9月,沈定一等在浙江萧山成立了第一个农民协会,组织农民开展***地主压迫与剥削的斗争。1922年6月,彭湃在安徽省海丰县成立海丰县总农会,组织农民开展减租运动。1923年3月,毛泽东在湖南开展农***动,参加农会的会员达10万余人。

意义:中国***开始认识到,必须联合农民阶级和其他革命阶级,组成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才能战胜国内外强大的敌人。

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1. 中共三大。

1923年6月,中国***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集中讨论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决定全体***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时强调党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中共三大正确制定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有力推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2. 国民党一大。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阐释:民族主义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强调对外争取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同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强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应为“少数人所得而私”;民生主义在“平均地权”基础上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原则,并提出改善工农的生活状况。这样,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和中共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

国民党一大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大会的成功召开,标志着以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3.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及组织形式。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组织形式:党内合作,全体***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改组后的国民党,成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

4. 国民革命的兴起。

国共合作的形成实现了革命力量的大联合,以广州为中心,席卷大半个中国的反帝反军阀的国民革命迅速兴起。国共合作促进了工农运动的恢复和发展。1924年7月,广州沙面租界工人罢工胜利。1924年7月起,在广州开办农***动讲习所,先后由澎湃、阮啸仙、毛泽东等主持。

1924年5月,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成立。

1924年10月,直系将领冯玉祥发动北京***,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

5. 中共四大。

1925年1月,中国***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四大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党如何领导即将到来的革命高潮。大会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以及工农联盟的问题,制定了开展工农运动的计划,决定在全国建立和加强党的组织,以适应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

☒大革命风暴:1925年5月30日,在中共领导下,上海工人和学生举行反帝示威活动,租界巡警制造了“五卅惨案”。6月19日,广州、香港两地工人举行省港大罢工,持续了16个月,对大革命高潮的形成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6. 北伐战争。 ☆

1925年7月,广州革命政府改组,国民政府成立。8月,国民政府所辖各部队统一改编为国民革命军。1926年5月,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以及第七军一部,作为北伐先遣部队先入湖南,揭开了北伐战争的序幕。7月9日,国民革命军举行誓师典礼,北伐战争正式开始。北伐的直接目标是打倒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直系吴佩孚、孙传芳,奉系张作霖)。战略方针:集中兵力,各个歼敌。首先以主力进军两湖消灭吴佩孚,然后引兵东向消灭孙传芳,最后北上解决张作霖。

7.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展及其原因。

至1927年春,北伐军仅用半年多的时间就基本摧毁了吴佩孚、孙传芳两部主力,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推进到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

北伐战争得以顺利进军的原因:(1)国共合作的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特别是***员和共青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北伐胜利的重要原因。(2)北伐战争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正义的革命战争,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3)北伐战争得到苏联政府的多方面援助,特别是派出的军事顾问帮助北伐军制定了正确的军事战略战术。 ☆☆

8. 国民革命的意义以及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

客观上,一是敌我力量悬殊,反革命力量十分强大;二是革命统一战线内部出现剧烈分化,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分裂统一战线,制***共***,使革命力量受到严重损失。

主观上,以陈独秀为首的***领导机关在大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于农民群众、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武装斗争的领导权。

国民革命的意义:(1)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势力,中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实际上是迎接未来革命胜利的一次伟大的演习。(2)它扩大了中国***在中国人民中的政治影响,宣传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使党经受了一次大革命的洗礼,积累了初步的经验。

为您推荐相关内容:
将文章分享到:
热门文章推荐
  • 自考资讯
  • 自考专业
  • 自考院校
  • 自考问答
  • 自考指南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
安徽地区自考
  • 合肥
  • 芜湖
  • 安庆
  • 六安
  • 蚌埠

Copyright © 2010-2023 安徽自考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7007649号-2

  • 地址:合肥市蜀山区青阳路1222号中汽大厦A座707
  • 声明:本站为安徽自学考试民间交流网站,近期自学考试动态请各位考生以省教育考试院、各市自考办通知为准。
  • 咨询电话:0551-65219986 合作洽谈QQ:82167209

微信扫码添加老师一对一咨询解答

  • 安全网站
  • 可信网站
  • 实名认证
  • 安全

安徽自考网提供自考专业科目一览表,自考本科报名流程,自考大专报考指南,自考专升本等院校信息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