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为安徽自考网www.ahzk.cn,笔试报名平台为zk.ahzsks.cn

新生报名 报名流程 问答百科 热门报考院校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详情

《中国近代史纲要》自考复习资料-第五章重点【2020年10月】

发布时间:2022-08-26 11:02:53  点击量:  来源:安徽自考网

2020年10月《中国近代史纲要》自考复习资料-第五章重点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一、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和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

1. 东北易帜。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发出通告,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北洋军阀不再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继续存在,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的统治。

2. 国民党的***统治。 ☆☆

国民党实行的是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和军事***统治。方法:建立庞大的军队;建立密布全国的特务系统;大力推行保甲制度;厉行文化***主义。

3. 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社会经济。

国民党统治时期,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优势地位的仍然是封建经济。大部分的土地为地主及旧式富农所占有,他们把土地出租给农民,收取苛重的地租。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的剥削和官僚资本的垄断,严重阻碍了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4. 官僚资本。

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建立以后,官僚买办资本急剧地膨胀起来。它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结合在一起,成为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成为国民党统治的经济基础。

5. 中间党派及其社会基础。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活跃着的处于国共两党之间的中间党派,其社会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影响比较大的中间派别有:(1)邓演达领导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又称第三党);(2)梁漱溟为首的乡村建设派;(3)黄炎培为首的中华职业教育社;(4)曾琦、李璜、左舜生为负责人的中国青年党(又称醒狮派、国家主义派);(5)张君劢、张东荪、罗隆基为代表的中国国家社会党(又称再造派)等。

6. 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

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成立于1930年8月,其成员是一部分国民革命时期的国民党左派和一些国民革命失败后因为各种原因脱离***组织的人士。终因1931年8月邓演达被捕而告失败。

☒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特点。

(1)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它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2)在民族资本中,工业资本所占的比重小,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所占的比重大;(3)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主要是以纺织、食品工业为主的轻工业,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技术、设备以至原材料方面不得不依赖外国垄断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4)民族资本所经营的工业,规模狭小,经营分散,技术设备落后,劳动生产率低;(5)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封建势力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中国***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1. 革命危机时刻加入***的代表人物。

徐特立,郭沫若,***,***等。

2. 南昌起义的意义。

1927年8月1日,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及***、叶挺、***、刘伯承等人,率领***掌握或影响下的北伐军2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

意义:(1)打响了武装***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体现了中国***人为实现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而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2)成为***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伟大开端。(3)揭开了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 ☆

3. 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

主要内容:(1)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方针,保证中国革命的继续向前发展。(2)选出了以瞿秋白为书记的中央临时***。(3)毛泽东在发言中着重阐述了农民问题和武装斗争对于中国革命的极端重要性。 ☆☆

历史地位:八七会议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指明了出路,这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一个历史转折点。

4. 毛泽东与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特点:(1)它放弃了“左派国民党”运动的旗号,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帜。(2)它不仅是军队的行动,而且有数量众多的工农武装参加 。 ☆

三湾改编。 ☆☆

主要内容:将原有的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在部队中建立***各级组织,将党的支部建在连上;成立各级士兵委员会,部队内部实行民主管理。三湾改编成为建设***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

5. 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的意义。 ☆

1927年10月7日,毛泽东率领部队抵达江西宁冈县茅坪,开始了创建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历史意义:(1)它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领导的其他各地的起义武装树立了榜样。(2)它从实践上开辟了一条在敌我力量十分悬殊的情况下,***深入农村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代表了1927年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正确方向。

6. 兴国土地法。

1928年12月,毛泽东在井冈山主持制定中共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首次肯定了广大农民获得土地的权利。由于缺乏经验,这个土地法存在着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禁止土地买卖等不合中国农村实际的错误规定。1929年4月,毛泽东在兴国发布第二个土地法,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是一个原则性的改正,保护了中农的利益。

7. 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

毛泽东和邓子恢等规定了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主要是: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

8.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随着红军的壮大和根据地的扩大,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进一步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是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这实际上批评了共产国际和中共党内某些人坚持的“城市中心论”,提出了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9. 红军反“围剿”作战的胜利。

从1930年10月到1931年7月,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等指挥下,贯彻积极防御的方针,实行“诱敌深入”、“避敌主力、打其虚弱”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战术,连续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三次“围剿”。红军反“围剿”作战的胜利,使赣南、闽西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拥有21座县城、250万人口、5万平方公里土地的革命根据地。

10. 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及条件。

(1)中国是一个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2)国民革命的影响。(3)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4)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5)***组织的坚强有力和各项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

11. “工农武装割据”。

工农武装割据是指在中国***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土地革命是它的中心内容)。

本时期毛泽东的文章:《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10)、《井冈山的斗争》(1928.11)、《反对本本主义》(1930.5)

12.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人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辛探索。

(1)八七会议提出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同时明确提出要找到新的革命道路,这是中国***在政治上的一个很大进步。

(2)八七会议以后,***在领导各地武装起义的过程中,初步提出了建立革命政权,实行武装割据的思想。

(3)在探索以农村为工作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这条革命新道路中,毛泽东是杰出代表。

(4)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是对1927年后***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它是在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人同当时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作坚决斗争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三、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省瑞金县叶坪村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以及土地法令、劳动法等法律文件;选举产生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宣告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毛泽东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

2. 革命根据地的建设。

(1)政治和政权建设: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以及土地法令、劳动法等法律文件;选举产生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共执行委员会;宣告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毛泽东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实行各级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各根据地召开各级工农兵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各级苏维埃政府。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了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

(2)经济建设: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是根据地经济建设头等重要的任务。手工业也有长足的发展,公营的军需工业和厂矿企业开始建立。对外贸易也受到鼓励。毛泽东作为苏维埃政府主席,先后作了《必须注意经济工作》、《我们的经济政策》和《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等报告,总结根据地经济建设的经验,阐述了经济建设的方针、政策。

(3)文化建设:针对根据地文化落后、文盲众多的特点,苏维埃政府注重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工农群众的文化水平。(普遍建立了各种夜校、半日制学校、补习学校或识字班。还创办了干部教育机构,加强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着力培养各方面的干部和专门人才。)

中国***领导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及其苏维埃政权,同国民党统治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成为新民主主义性质的人民共和国的雏形。

3. 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和主要错误及其危害。

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陈绍禹(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

错误表现:(1)在统一战线问题上,将1927年大革命失败时暂时退出革命阵营,在“九一八”后要求抗日与民主的民族资产阶级视为中国革命最危险的敌人,一味排斥和打击中间势力。(2)在革命道路问题上,继续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将准备城市工人的总同盟罢工和武装起义作为***的最主要任务;指令根据地的红军采取“积极进攻的策略”,配合攻打中心城市。(3)在土地革命问题上,提出坚决打击富农的主张。(4)在反围剿的军事斗争问题上,实行消极防御的方针。(5)在党内斗争和组织问题上,推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方针。

危害:以王明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使中国***及其领导的中国革命又一次陷入困境。***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工作出现一片混乱,党的组织遭到严重破坏。王明等人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对中国革命造成的最大恶果是使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失败,不得不退出南方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开始了震惊中外的长征。

4.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内连续出现“左”倾错误的原因。

(1)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浓厚的近乎拼命的冲动,始终没有能够从指导思想上得到认真的清理。(2)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还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王明又时时搬出马克思主义的词句来吓唬人,容易使一些干部受到蒙骗。(3)共产国际的干预以及对王明的全力支持,更使许多人失去了识别和抵制能力。

5. “赣南会议”。

1931年11月,中央苏区党组织第一次代表大会(赣南会议),在“国际路线”的旗号下,对中央根据地的工作进行了多方面的批评和指责。

6. 反福建“罗明路线”的斗争。

临时中央***迁到中央根据地后,全面推行“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福建开展了反对“罗明路线”的斗争,矛头直指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7. 中央红军的战略大转移。

1934年10月中旬,***机关和中央红军(即红一方面军)8.6万人撤离根据地,向西突围转移,

8. 遵义会议的召开及其意义。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

会议主要内容: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批评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错误;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常委,并委托张闻天起草《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即遵义会议决议);会后不久,******常委分工,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的责任;并成立了由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 ☆

意义:(1)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机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

(2)遵义会议的召开证明,作为一个严肃的、对人民负责任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从来都是正视自己的错误,并注意从自己所犯的错误中学习并汲取教训的。在中国***领导中国革命全过程的某一个时期内,党以及党的领导人难免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甚至严重的错误。但是,中国***是具有自我净化和自我发展的能力的,党正是通过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把党及党所领导的革命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

9. 红军长征胜利及其意义。

基本经过:中央工农红军于1934年10月从赣南、闽西出发开始长征,于1935年6月抵达四川懋功地区,与1935年5月初离开川陕根据地实行转移到达那里的红四方面军会师。由于张国焘反对北上,***决定先行北上,并将北上的中央红军主力改称陕甘支队。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和陕北红军会合,前后经历了整整一年,取得了长征的胜利。红二、六军团(后改为红二方面军)也于1935年11月,从湘鄂川黔根据地出发长征,1936年6月在四川甘孜和红四方面军会合。到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先后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大会师,从而胜利地结束了长征。

意义:(1)它粉碎了国民党围剿红军、消灭革命力量的企图,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2)通过长征,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了西北,这为迎接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新高潮准备了条件。(3)长征保存并锤炼了中国革命的骨干力量。(4)长征播撒了革命的火种。(5)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

☒长征精神:(1)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2)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3)就是坚持独立自主,事实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4)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5)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

☒ 中国革命为什么只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1)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大革命的失败使***人认识到了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方针,毛泽东阐述了农民问题和武装斗争对于中国革命的重要性,强调农民是要革命的,肯定开展农***动的必要性;又特别强调军事运动必须同民众运动结合起来,“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阐明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2)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之后,到1928年初,中国***先后在海陆丰、琼崖、鄂豫边、闽西、陕西等地区领导了近百次武装起义。但这些起义大都很快失败了。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统治阶级占据着中心城市,敌我力量对比悬殊,企图通过城市武装暴动或攻占大城市来夺取革命胜利是行不通的。而一部分起义部队由于及时转到远离国民党统治中心、处于数省边界的农村上去开展游击战争、发动土地革命,坚持了下来。这表明,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3)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可能性:1928年10月和11月,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文章中回答了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也就阐明了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可能性。

为您推荐相关内容:
将文章分享到:
热门文章推荐
  • 自考资讯
  • 自考专业
  • 自考院校
  • 自考问答
  • 自考指南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
安徽地区自考
  • 合肥
  • 芜湖
  • 安庆
  • 六安
  • 蚌埠

Copyright © 2010-2023 安徽自考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7007649号-2

  • 地址:合肥市蜀山区青阳路1222号中汽大厦A座707
  • 声明:本站为安徽自学考试民间交流网站,近期自学考试动态请各位考生以省教育考试院、各市自考办通知为准。
  • 咨询电话:0551-65219986 合作洽谈QQ:82167209

微信扫码添加老师一对一咨询解答

  • 安全网站
  • 可信网站
  • 实名认证
  • 安全

安徽自考网提供自考专业科目一览表,自考本科报名流程,自考大专报考指南,自考专升本等院校信息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