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为安徽自考网www.ahzk.cn,笔试报名平台为zk.ahzsks.cn

新生报名 报名流程 问答百科 热门报考院校 网站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详情

《中国近代史纲要》自考复习资料-第八章重点【2020年10月】

发布时间:2021-04-20 15:25:22  点击量:  来源:安徽自考网

2020年10月《中国近代史纲要》自考复习资料-第八章重点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

一、《共同纲领》的全面实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彻底完成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1)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来蒙受的屈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

(2)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

(3)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4)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政治前提。

(5)中国***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它可以运用国家政权凝聚和调集全国力量,解放并发展社会生产力,造福于整个中华民族。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

2. 中国***在全面执政面临的新考验。 ☆

(1)能不能保卫住人民胜利的成果,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2)能不能战胜严重的经济困难,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3)能不能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4)能不能经受住执政的考验,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

3. 西藏和平解放。

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达成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10月,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西藏和平解放。至此,除台湾和少数海岛以外的中国领土得到解放,中国大陆实现了各族人民企盼已久的统一。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新解放区农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实行土地改革,是为了解放贫苦农民,把农村生产力从旧的生产关系束缚下解放出来,完成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历史任务,为新中国工业化开辟道路。

5.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各项民主改革。

在中国***的领导下,除进行土地改革外,新中国进行了其他多方面的民主改革。

(1)(经济制度和管理制度方面的改革)在已经没收的官僚资本企业中,清除了封建把头,废除了压迫工人的旧规章制度,把有威信、作风民主的工人和职员提拔到领导岗位,建立了职工代表会议制度和吸收工人参加的工厂管理委员会,工人阶级成为企业的主人。

(2)(经济运行方面的改革)按照《共同纲领》规定的“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原则,对私营工商业的生产关系、劳资关系和产销关系,进行了全面调整。

(3)(社会风尚方面的改革)人民政府于1950年5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废除了包办婚姻、男尊女卑的封建婚姻制度,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对新婚姻法的宣传和实施,引起了几千年来中国社会与家庭生活的深刻变革,推动了社会上移风易俗的改革。

(4)(教育和文化艺术领域的改革)有步骤地开展了对旧教育制度和电影、戏剧等文化事业的改革,确定了思想宣传工作的方针和任务,制定了新中国文化教育的方针。1951年9月,在全国开展了一场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

6. 没收官僚资本。

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主要是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起来的。没收官僚资本对于新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它削弱了资本主义经济力量。旧中国官僚资本同民族资本的比例是8:2,没收官僚资本就把中国资本主义的主要部分消灭了。另一方面,壮大了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没收官僚资本归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所有,就使人民共和国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已经居于主导地位。

7. 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基本好转的条件。

1950年6月,中国***召开七届三中全会。毛泽东指出,要获得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要用三年左右时间,创造三个条件:即土地改革的完成,现有工商业的调整,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减。

8. “三反”运动。 ☆☆

1951年底至1952年春,中国***在党政机构工作人员中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处决了犯有严重贪污罪性的中共天津地委前任书记刘青山、现任书记张子善,处理了一批党政干部。这次运动对促进中国***和人民政府的廉政建设起了重要的作用。

9. “五反”运动。 ☆☆☆

1952年1月,***决定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运动历时半年,打击了不法资本家严重的“五毒”行为,在工商业者中普遍进行了一次守法经营的教育,推动了在私营企业中建立工人监督和实行民主改革。

10. 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及其原因。

国民经济的恢复:经过三年的努力,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当年工农业总产值比国民党统治时期最高水平的1936年增长20%,工农业主要产品的年产量也都超过国民党统治时期最高水平。国家财政收支平衡。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都得到发展,而国营经济的发展更为迅速。这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不仅有数量的发展,而且有性质上的变化和质量上的提高。

国民经济迅速恢复的主要原因:第一,***和人民政府紧紧抓住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正确处理恢复国民经济同其他各项工作的关系。第二,从当时的国情出发,制定了“不要四面出击”等正确方针政策,妥善处理公私关系、劳资关系等各种社会关系。第三,刚刚执政的中国***加强自身的建设,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用,及时有力地抵制了资产阶级的腐蚀。

11.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初步开展。

(1)废除不平等条约,国家真正独立。(2)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1949年10月2日,苏联最早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1950年2月,双方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同苏联建立了平等互助的新型同盟关系,在国际社会树立起独立自主办外交的良好形象。(3)1952年10月,亚洲太平洋地区和平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主持召开的第一次大型国际会议。

12.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宣布武装援助南朝鲜。中国政府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中国志愿军旋即入朝作战。中朝两国人民及其军队经过三年的艰苦作战以及谈判斗争,迫使美国代表于1953年7月27日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抗美援朝期间,国内发动了大规模的抗美援朝运动,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成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推动各项社会改革的巨大动力。

二、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

1.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以前,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在局部地区建立起来的,这就是当时的各个解放区。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即进入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2.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与性质。

特点:(1)经济上:五种经济成分共存: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以上是三种主要形式),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2)社会的两种基本矛盾。有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及其他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他们之间的矛盾(在土地改革完成后)集中地表现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从内外来说,中国还存在着两种基本的矛盾:国际上是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矛盾,国内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总体上是社会主义因素在增长的过渡性社会。

3. 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采取的实际步骤。

(1)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2)开始将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3)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

4. 资本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工业化。

(1)从世界历史上看,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主要有两条道路:一条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这是欧洲各国、美国和日本走过的,而且走通了;一条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这是苏联走过的,而且也走通了。由于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的优越性,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来说,通过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国家工业化,这是最好的选择。

(2)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在中国是走不通的,在帝国主义时代,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实现现代化的可能性已经失去,为了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中国必须走社会主义的道路。

5.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

***在1952年底开始酝酿并于1953年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明确规定:“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称“一化三改”、“一体两翼”。

6. 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 ☆☆☆

历史表明,中国***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完全正确的,反映了历史的必然。(1)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2)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3)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4)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三、开辟中国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 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 ☆

1953年12月,***通过《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决议总结互助合作运动的经验,提出引导农民走向社会主义的几种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1)互助组。具有社会主义的萌芽性质。(2)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在土地及牲畜、大农具私有的基础上土地入股、统一经营,有较多的公共财产,实行土地分红和按劳分配相结合的原则,具有半社会主义的性质。(3)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将土地及其他主要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统一经营、集体劳动,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

2. 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原则和方针。 ☆

(1)在中国的条件下,可以走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道路。在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后,及时将“组织起来”作为农村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2)充分利用和发挥土改后农民的两种生产积极性,通过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种由低到高的互助合作的组织形式,实行积极发展、稳步前进、逐步过渡的方针。(3)农业互助合作的发展,要坚持自愿和互利的原则,采取典型示范、逐步推广的方法,发展一批,巩固一批。(4)要把社会改造同技术改造相结合。在实现农业合作化以后,国家应努力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发展农业经济。(5)要始终把增产作为衡量合作社是否办好的标准。

3. 完成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

(1)中国***人对马列主义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运用和发展。

(2)进一步巩固了工农业联盟,孤立了城市资产阶级,五亿农民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3)实现了由个体所有制向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转变。

(4)使我国经济结构和政治状况发生了深刻变化,促进了整个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事业的发展。

4. 手工业合作化的组织形式。

手工业合作化的组织形式,是由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到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步骤是从供销入手,由小到大,由低到高,逐步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生产改造。

5. 国家资本主义的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企业仍由资本家经营,它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通过订立合同等办法,在企业外部建立这样那样的联系。其形式,在工业中有收购、加工、订货、统购、包销;商业中有经销、代销、代购代销、公私联营等。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公私合营,又分为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实行公私合营以后,原来的资本主义企业同社会主义经济的联系已经不仅限于流通领域,而是深入到企业内部,深入到生产领域。

6. “四马分肥”。

合营企业利润采取“四马分肥”的办法,即分为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股金红利四个部分。

7.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和平赎买政策的特点和意义。

特点:(1)有偿地而不是无偿地,逐步地而不是突然地改变资产阶级的所有制。(2)在改造他们的同时,给予他们以必要的工作安排。(3)不剥夺资产阶级的选举权,并且对于他们中间积极拥护社会主义改造并有所贡献的代表人物给以恰当的政治安排。 ☆☆☆

意义:对资产阶级实行赎买,这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列宁曾经打算在俄国实行,但没有成功。中国***把这种设想付诸实施并取得成功,资产阶级中的绝大多数人公开表示接受这样的方案。从根本上说,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符合于客观需要,也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件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情。

8. 第一个五年计划以及工业建设的成就

内容: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保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

工业建设的成就:建设了一大批基础性的重点工程,为国家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坚实基础,如鞍山,包头,武汉三大钢铁基地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中国在工业建设上接连实现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许多项零的突破,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沈阳机床厂建成投产等。

9.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广大人民群众真正当家作主,中国***成为全国范围的执政党,马克思主义成为指导思想,这些都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

(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民建立和巩固了各级地方人民政权,召开了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在此基础上,1954年9月,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这是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的政治方面的制度基础。

(3)通过对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全国范围建立了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这是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的经济方面的制度基础。

☒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

(1)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使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中国全面地建立起来,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最主要标志。(2)社会主义改造是在生产关系方面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一场伟大变革,对生产力的发展直接起到促进作用。(3)通过社会主义改造,中国***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创造性地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深刻变化。

为您推荐相关内容:
将文章分享到:
热门文章推荐
  • 自考资讯
  • 自考专业
  • 自考院校
  • 自考问答
  • 自考指南
最新文章 推荐阅读
安徽地区自考
  • 合肥
  • 芜湖
  • 安庆
  • 六安
  • 蚌埠

Copyright © 2010-2023 安徽自考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7007649号-2

  • 地址:合肥市蜀山区青阳路1222号中汽大厦A座707
  • 声明:本站为安徽自学考试民间交流网站,近期自学考试动态请各位考生以省教育考试院、各市自考办通知为准。
  • 咨询电话:0551-65219986 合作洽谈QQ:82167209

微信扫码添加老师一对一咨询解答

  • 安全网站
  • 可信网站
  • 实名认证
  • 安全

安徽自考网提供自考专业科目一览表,自考本科报名流程,自考大专报考指南,自考专升本等院校信息查询